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,它装载着许多人的梦想,不知道多少“北漂”曾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赶来,又有多少人在梦断紫禁城之后,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选择了离开。他们想要成为这里的一员,成为一个新北京人,但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当中却将真实的北京人的生活展露在了人们眼前。
当“张大民”来自山东的小舅子参观了姐夫的“婚房”之后,不禁感叹:“都说城里好,城里好,我看你们北京的城里人也不容易呀”。
这话一点儿错都没有,都是劳动人民,谁容易呀,北京人怎么了,北京人兜里没钱照样活的憋屈,北京人照样几十口子人挤在一个大杂院里,北京人没钱买房照样晚上抱着大树睡觉。在社会上混,哪一点鸡毛蒜皮不得算计呢,太怂,您就得像片中大民的弟弟大军那样被人欺负死;可玩得太猖,太飞扬跋扈,就又得像片中刘桦饰演的“古三儿”那样吃牢饭去了。
从这一点上来看,张大民这个角色就被梁冠华塑造的非常成功,作为一个底层老百姓,张大民他没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,但他却有着适应生活的方法,你可以说张大民他没有成为人上人的大智慧,但却有在底层社会当中生存下来的小聪明,别小看这一点,它非常重要,这是作为底层北京人最本能,也是最基础的一项特质。
剧中的张大民结婚之后,家里实在是住不开了,他不顾院里邻居的反对,打算偷偷围着大树盖一间房。而一向豪横的“古三儿”眼里哪容得了这个:“张大民,你丫干嘛呢?”。
“家里住不开,我盖间房,怎么着兄歹,给哥搭把手?”。
“甭跟我这贫,这院里地方本来就窄,你盖了房我们大伙出来进去的就更不方便了”。
“我又没盖你家那边去,我守着我屋子门口盖碍你什么事了?”。
“过道窄,我妈胖,过不去”。
“这宽度,俩你妈都过去了,你妈腰围多少啊?三尺五啊?四尺八啊?”。
话音刚落,古三儿抄起一块板砖,直接拍在了张大民的脑袋上。
家里人吵着要报警,被张大民拦住了,他捂着流血不止的脑门大喊道:“谁说的?谁说报警的?我告诉你们,这里没你们的事,都该干嘛干嘛去,谁要是敢报警,我饶不了他”。说罢,他被几个人搀扶着去医院缝针了。最终张大民缠着绷带把房子盖上了,古三儿再没说过什么。这个剧中的经典段落体现出了北京底层人民的一种处事方式,或者直接可以说是生存法则,生活的智慧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“默契”。
外地的老乡们虽然在北京举目无亲,但也不完全是坏事,他为了生存可以做任何卑微的工作,反正这里没人认识他,实在玩不转了,脚底一摸油,咱颠儿了,回到家乡以后街坊们问起来你就说:“北京也没啥了不起,不稀罕,还是咱家乡好”。
而家里人问起来,你可以满嘴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,对于大意失荆州,败走麦城的桥段你大可不表。
而二环里的底层人民就难多了,在家门口混不下去了,咱还能去哪呀?住在大杂院里,你几乎没有任何秘密,你和媳妇吵两句嘴,瞎胡孩子两句,全院几十口子人全听的见。那真是日子过好了遭人恨,可混的没人样又被人瞧不起。
那些每天出入于“香格里拉”,住在高档小区里,香车美女,西装革履的北京人只能代表一小部分北京人,如今的电视剧热衷于表现那样的一个北京,那是年轻人所向往的北京。
而在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中,张大民顶着一头乱发,穿着一个洗得有些发白的跨栏儿背心,手臂不停摇着蒲扇,坐在小方桌前用八钱杯喝着二锅头,吃着炸花生米和拍黄瓜,酒足饭饱,躺在几平米的房间里,伴随着院里的蝉叫声入睡。尽管生活不易,但他容易满足,也足够乐观,对于自己所有的失败都可以用一句自嘲来消解,我想,这才是北京城里底层老百姓们最熟悉的状态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